close

與中國的雙邊服務貿易協定(服貿)在太陽花學運後,可望回到正常程序,先著手立法(兩岸協議簽訂與監督條例),而後審議服貿協定。立法過程自然需要全體公民的監督,但我認為在這回服貿事件後,企業在人力資本的投入腳步應當更主動積極。

就全球政治經濟的競合角度來看,無論是服貿、貨貿還是接續上談判桌的RCEP、TPP、TTIP等,都是為了爭得世界一席之地。雖然台灣與紐西蘭、新加坡已分別簽訂自由貿易協議,而得以進入東盟門戶,參與區域經貿整合的機會。但說實話,台灣參與區域貿易協定的進度緩慢、甚至落後,這對台灣人才前進國際的機會與優勢,確實不利。

此回觀看年輕世代替自己發聲的勇氣與行動力,我給予肯定與讚賞,但我也期盼他們在實踐公民意識之際,應當拿出同樣的勇氣和謀略,突破舒適圈,多方嘗試非傳統的道路。這個舒適圈可以是工作的模式,也應當是地理區域的跨足。

綜觀當前的人力生態鏈,宛如上下窄束、中段寬胖的瓶身。現實的狀況是上游逐年出生率縮減;而廣設大學吸納原有技職人力的結果,導致中游形成滯留池,流動困難;但到了下游,工作職缺只縮不增,人求事或事求人的交集面愈發不理想。

一直以來,我不斷鼓勵年輕世代,在校時就應積極培養必要的競爭職能,讓自己在就業市場保有競爭力。然而,年輕世代還要有培養國際化視野的意識,不可只固守台灣的淺碟市場,而應放眼征戰全球就業市場,賺進天下之財。

而做為企業者,我呼籲應積極透過實習制度培養與觀察人才,自己的人才要自己培養,而且要提早佈局。以康林為例,我們多方進行校園人才深耕計畫。本人樂於到各大學演講,分享就業、創業等職涯規劃等經驗,藉此拉近與學生距離,讓他們瞭解企業文化,進而產生組織的認同感。另一方面,我們結合全台的科技大學推動實習計畫,廣納大三、大四學生到企業實習,提供應有的福利待遇,培植實務技能。我們也啟動「產學合作專案練就職能」的計畫。透過具體的主題專案合作,讓學生透過老師的引導,完成專案製作,培養未來就業能力。

非僅如此,在康林的百龍、百鳳計畫中,我們還與學校合作規劃產業學院學程,直接以「師傅學程」模式,由業師帶領課程內容。表現優異的學生畢業後,將獲邀加入企業,並持續培養成為內外勤的儲備幹部,學習的軌跡延續到職場不停歇。

這股產學的實習風氣越見盛行。例如嘉南藥理大學與奇美醫院營養科合開教程,雙方在臨床藥學、食品醫療技術也聯合研究;鼎新電腦以獎助金模式設立大學與碩士生的實習制度等。我們再再看到有心的企業,體認要主動出擊,替人才問題找出可行解方。

最後,我要再次提醒學生與家長面對就業市場的變化,勿沉溺在過去只追求高學歷的思維,放下焦慮不安的情緒,面對現實找出切入點,那麼年輕世代也能在後服貿時代,找到立足的機會。

 

文章來源 http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?p=40733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服貿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威爾斯美語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